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民生1+1 >

应对人口新挑战 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23-05-11 03:11:03

本报记者 林春霞

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等。


(资料图)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政府还需完善公共服务,降低家庭生育权的决策成本和机会成本。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张蕾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称,当前我国人口呈现总量负增长,开启乡—城人口流动加速、平均家庭户规模持续收缩、区域人口发展不均衡等发展态势,其核心在于内生性的低生育率加速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与规模持续收缩。

如何实现此次会议提出的“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张蕾建议,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从劳动力数量的可持续性发力。

一是因地制宜推进生育津贴、育儿假期及托育机构建设,这是生育友好型社会能永续推动的基础与核心。

二是应将视野拓宽至包括就业、结婚、生育、育儿、教育以及养老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推动生育保障性质转向基于家庭生育活动产生的全民保障,减轻育儿家庭经济负担,提升企业落实生育保障制度的积极性。制定生育保障支持政策,协助生育后的女性平衡家庭与工作,为女性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是考虑地区、城乡差异,积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将人口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选取部分中小城市作为试点,加大财政补贴倾斜力度,并实时观察政策效果,做到因城施策、因地制宜。

受访专家表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既需要在财政等领域的持续投入,更需要社会各方持续推进,共同将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降下去,让育龄人群真正感受到“友好”,想生又敢生。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认识新形势,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对本报记者表示,提升人口素质,核心是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下一步,要围绕提升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做一些准备和规划工作。相关措施要进一步强化落地,对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形成较强的支撑。

关键词: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