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总体情况,发布2022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知产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据通报,全国法院去年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6165件,审结543379件(含旧存)。
最高法副院长陶凯元介绍,这些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技术类案件持续上升,中西部等地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劲,知识产权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二是互联网审判机制不断创新,智慧法院建设深入推进,司法便民利民机制持续健全;三是纠纷实质性化解持续加强,权益保障更加全面,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日益增强;四是审判重心有序下沉,法院管辖分工更加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目前,全国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已达558家,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的重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陶凯元介绍,2022年,人民法院坚持以改革思维破解难题,以创新方式保护创新,健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陶凯元表示,2022年,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持续加大对原始创新技术、种业种源等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在推进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上,最高法与国家版权局建立版权保护领域“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地方法院与行政机关开展诉调对接及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全国30个地区实现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全覆盖,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与此同时,最高法持续指导相关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建跨地域跨部门协作机制,助推区域协同创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天津市三中院、雄安新区中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深化知识产权多方面合作;湖南、湖北、江西高院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审判工作协作机制,指导相关中院和有关市场监管部门签订跨域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探索解决跨区域、规模化、群体性知识产权侵权新问题。
提升反垄断执法司法合力
据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介绍,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建庭以来,受理垄断案件156件。其中,2022年法庭新收垄断二审案件47件,审结57件,多起案件具有典型意义并产生较大社会影响,而且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案件明显增多。
郃中林表示,去年审结的一些典型案件中,涉及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案件、事关百姓民生的案件、涉及行政执法和司法程序衔接与标准统一的案件相对较多。
在“无励磁开关专利侵权和解协议”横向垄断协议案中,法庭明确涉及专利权行使的横向垄断协议的分析判断标准;在涉中超联赛图片独家授权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中,法庭明确体育赛事商业权利独家授权中的反垄断审查标准。
在幼儿园横向垄断协议纠纷案中,针对幼儿教育领域经营者达成价格同盟这类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市场竞争行为,给予积极回应,依法制止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保证人民群众能够获得市场竞争带来的利益。
在茂名混凝土企业协同行为横向垄断协议行政处罚案中,法庭明确了横向垄断协议中“其他协同行为”的认定思路,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有助于厘清法律规范的具体适用规则,同时对反垄断罚款基数的“上一年度销售额”中的“上一年度”作出原则性阐释,促进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标准统一。在通用汽车限定最低转售价格纵向垄断协议后继诉讼案中,法庭明确反垄断行政处罚后继民事赔偿诉讼案件的举证责任,切实减轻原告举证负担,强化民事司法救济,彰显协同保护理念。
郃中林称:“这些案件体现了对新修改的反垄断法有关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精神的落实,提升了反垄断执法司法合力。”
新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已于去年11月面向公众征求意见。郃中林告诉记者,出台新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是最高法在反垄断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安排,各方面都很关注。
“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已于去年11月面向公众征求意见,我们收到了来自政府机关、学界、企业界、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我们将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建议,也将对近期发布的有关反垄断行政规章作深入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适时提交最高法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发布。”郃中林说。
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
近年来,北京法院知产新类型案件多、案件数量居全国法院前列。
通报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介绍了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2022年,北京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4506件,近五年案件数量年均增长7.43%,北京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全、新类型案件多、案件数量居全国法院前列,全年审结专利案件2656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法审结全国首例药品专利链接案等一批国内外高度关注的案件。围绕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依法审理涉互联网直播、短视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案件,准确把握创新与侵权的边界,依法妥善处理发展和规范的关系,在经济科技发展新领域及时确立了行为规范和竞争规则。
寇昉表示,为进一步强化保护、提高侵权成本,发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和典型案例,对故意侵害知识产权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让侵权人付出沉重代价。依法提高赔偿数额,全市法院技术类案件平均判赔数额从2018年的52万元增加到286万元。严惩侵害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96件,有效发挥刑罚惩治震慑知识产权犯罪的功能。为进一步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全市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持续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加强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专业调解组织的协调配合,创新纠纷解决方式,诉前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56803件。持续优化商标快审工作机制,商标驳回复审行政二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5天。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立速裁工作模式,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期限缩短至23天。
此外,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健全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寇昉介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以来审结各类案件139116件,为探索我国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道路发挥了开创性作用。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以来审结网络知识产权案件122941件,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司法平台,促进了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和网络强国战略实施。
本报北京4月20日讯
关键词: